站点导航
北京平心堂中医
门诊部
主页
中心简介
 
搜索:
关键字:  


优合资本初探(征求意见稿)

2010年9月

张 晓 彤

引  子

  我进入中医行业已经有十多年了,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就像一声“芝麻开门”打开了五光十色的宝库,满眼都是珍奇异宝。中医不论是在治疗疾病上,还是在养生保健上,都在发挥着神奇而独特的作用,但最使我受益的是中医从古至今、贯穿始终的思维方法。

  中医的思维方法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在中医诊断、治疗、调养的每一个过程中,它是中医能起作用,能为广大群众接受和欢迎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判断中医优劣、真假的唯一标准。

  中医思维的核心就是一个“和”字。“哲学”一词起源于西方,如果把“哲学”定义为统领一切学科的思维方法,则中医哲学的灵魂就是“和”,就是人与自然的和,人与社会的和,人体本身的和。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求和的过程,人类就是在求和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和进步。

  “达则为良相,不达则为良医”,正是看到了中医的思维方法的普适性。它可以治病疗疾,也可以治国安邦,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都有指导意义。当我从“头上长角,身上长刺”,“斗则进,不斗则退”,“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一斗争哲学的泥坑中爬出来的时候,检点往事,岁月蹉跎,尽管可以怨世道,怨社会,但最该解剖的还是自己,还是自己习惯对抗的思维方法。

一、从优点谈起

  求和的过程就是一个求优的过程。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就必然有其优点,没有优点的人是不存在的。不论男女老少、贵贱贫富,也不论渔樵耕牧、南北西东,都会在体力或智力上具有优点、优势、特点或特长。多少年来,我们习惯于找自己的不足,看他人的缺点,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当作法宝,而忽略了真正应该随时随地抓住自身或他人的优点。

  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发展,靠的是他的优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地球上生存发展,靠的是其优点;我们与他人交往、合作,是因为看到了他的优点;我们的组织者、管理者用人,也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其优点。整个社会从古至今,无不鄙视自暴自弃,无不厌恶嗜痂之癖,原因就在于此。

  看到自身的优点、长处、优势、特长,就会知道如何扬己之长,避己所短。扬长避短不同于取长补短,短是补不上来的。毛泽东的特长是政治、权谋、军事、历史、文学,如果把数理化补上来,还能成为毛泽东吗?陈景润的特长是数学,如果非逼着他去社交公关,还能解开哥德巴赫猜想吗?

  “知己者明”,只有知道自己的特长才能充满自信,只有顺其自然才能从必然走向自由。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让鸟生鳃,鱼生翅,鸟也入不了海,鱼也上不了天。若让诸葛亮去持刀上阵,让张飞去摇羽毛扇,让宋江去盗金甲,让石迁去当禁军教头,他们还能成为一代英杰吗?相反,一个了解自己、充满自信、发挥特长的人,却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让自己的音符与社会进步共鸣。

  “虚心使人进步”,错了,应该是“骄傲使人进步”。我们为优点骄傲、为进步骄傲,为自己的成功骄傲,为祖国的繁荣昌盛骄傲。古来成大事者,没有不骄傲的。当然骄傲不等同于妄自尊大,不等同于目空一切。唯其骄傲,才有自信,欲行而踯躅,欲言而嗫嚅,没干活先捂屁股,没动手先自心虚,何以进步,何以成功?

  一个人不是没有缺点,但是列宁说过“一个人的缺点往往是优点的继续,优点表现得不是时候,不是地方,超出了应有的限度,就成了缺点。”优缺点的同一性,恰恰说明了人有所长必有所短,人有所短也必有所长。当一个人把自己的缺点消灭的时候,其优点也就不存在了。

  依据列宁所说,缺点则是用得不是时候、不是地点、不符合条件的优点。当你实在找不到一个人的优点时,想一想你最讨厌他的地方在哪里,优点往往就藏在它的后面。

  比如说,自私,这个词很难听,谁要被扣上自私这顶帽子,似乎也很难抬起头来。但实际上,自私却是很好的品质,只有自私,才有竞争,只有竞争,才有社会的进步,所以从根本上说,至少在现阶段,自私是社会前进发展的源动力。

  只不过,有些人的自私用得不是地方,比如,有人斤斤计较,以为偷点懒,少干点就是占了大便宜,结果呢?落得个自己收入减少,资本贬值。再比如,行车上路要遵守交通规则,有人闯红灯,以为占了便宜,结果最易出车祸。那些为了获利去抢银行的人,那些为了争权去杀人的人,那些为了发财去贪污的人和闯红灯的人一样,是最愚蠢、最低级的利己主义者,一定会受到社会或历史的惩罚。

  看到他人的优点长处,更是必不可少。有人习惯于批评,认为批评是教育的最好手段,还往往振振有词:他做得不对,难道不应受到批评吗?其实对于优点用得不是地方,不必大动干戈,正确的引导完全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早已领教了“面对面”的难堪和尴尬,尝够了“背对背”的猜疑和苦涩,不切实际的求全责备往往适得其反。

  批评是团结的腐蚀剂,世上还没出现专与缺点“团结”的怪事。冠冕堂皇的批评后面藏着的往往不是光明磊落:盯着别人的缺点,便于原谅和掩盖自己的短处;抓住别人的弱点,便于推卸自己的责任;更可怕的是,让嫉妒得道,不是推你共进,而是拉你共退。当你习惯于盯着别人的毛病时,殊不知已把自己的周围都变成了毒草和荆棘。

  瑕不掩瑜,不是因为“白玉无瑕”,而是因为你的目光。当你把盯着缺点的目光转向优点时,看到的将是另外一个世界。琐碎的纠纷、无聊的偏见,都将消于无形,而代之以密切的配合、默契的补台。

  我们向他人的优点学习,为他人的进步和成功高兴,这就是对他人最大的尊重。尊重他人,也必定得到对自己的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必形成互相谅解、互相配合、互相推动的风气。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大家的优点中,每一个人都享受到他人的尊重,将把我们大家带进盛开的鲜花丛中,由此而形成的合力、升力、凝聚力将把我们推进繁荣、兴盛、广阔、自由的新天地。

二、优点就是潜在资本

  什么是资本?词典上的解释在不断地修正,过去是“资本家用来获取剩余价值的资金”,现在是“用来生产或经营以求牟利的生产资料和货币”。

  这个定义对吗?如果认可这个定义,那对于当今社会上流行的“知本”(以知识为资本)的说法,对于“健康是最大的资本”、“诚信是最大的资本”……这类说法该如何解释呢?资本真的就该只是一个物化的概念吗?真的就该只是一个贬意的名词吗?

  这个定义与社会现实的距离太远了,与人们普遍认知的差距太大了。尤其是被赋予的阶级色彩太浓,令人望而生畏,谁愿意因为具有资本而被划入“资产阶级”的行列呢?

  为此,我们给资本拟了一个新的定义:资本是可以体现价值或取得效益的凭借或依托。

  具体来说什么是资本呢?

  作为一个人,他的金钱、房屋、物产、有价证券是资本;他的学识、本领、能力、技能是资本;他的经历、经验、人脉、胆识、智慧是资本;他的勤劳、刻苦、诚信、忠实、意志是资本;以至于他的体魄、相貌、出身、爱好、性格等等都可能成为资本。不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总之,一个人的优点,一个人不同于他人或优于他人的优势、特长都是他的资本。

  同样,作为一个企业或团体,它的资金、股票、场地、设备;管理、效率、素质、文化;商标、信誉、环境、市场;以至于对时机的掌握、对政策的把握、对关系的利用等等都是资本。

  资本是这个样子的:

  对于物化的资本,多少年来都是摆在大家眼前的东西,基本上没有异议;对于知识是资本,现在已有“知本”一词出现,也已经得到社会上的广泛认可。

  对于把道德、品格作为资本,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李嘉诚就是以他的诚信和口碑,在他濒临破产时,得到大家的帮助和信任,从而能够东山再起。作为对他自己成功的总结,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嘉诚”(原名李海霖)。“诚”就是他的最大资本。

  聪明是资本。且不说一目十行、博古通今让人羡慕;过目不忘、倒背如流令人惊叹;就是不学有术、无师自通也往往是成功者引为自豪的资本。

  出身是资本,且无须争论是“将门虎子”,还是“耗子生儿打地洞”,仅仅“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就足以提供他人所不具备的优势。这可是个不小的资本。

  长得漂亮是资本,而且是天生的资本,当演员以自己的美貌赢得观众时,就充分体现了美丽的价值;马拉多纳从小爱踢球,爱好让他成为世界“足球先生”;《水浒》里的高俅就因球踢得好,踢成了“国防部长”、“总理大臣”;《大宅门》里描写的香秀就是因为有狗缘,从抱狗的丫头变成了大宅门的掌家人……你能说这些不是他们的资本吗?

  资本就是这样无处不在,就是这样五光十色,我们无须对他人的资本垂涎三尺,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令人羡慕的资本,只不过,有的连自己都认识不到,有的因社会的浮躁而蒙尘,有的还缺乏显露的机会而已。

  上面说到的资本,严格来说应是潜在资本,只有当它加入组合可以体现价值或取得效益时才成为资本。别人干不了、干不好的事情,他们依靠自身的优势不仅干好了,而且显现了价值,潜在的资本变成了资本。羡慕或嫉妒,那是别人的事情,自己获得了成功才是真的。我们不能小觑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潜在资本,一旦条件具备,幼小的嫩芽会长成参天大树。潜在资本一旦在适宜的组合中发挥作用,绝不是1+1?2那么简单的算式,也不限于股市上一日数涨的收益。其中不乏一夜成名,一朝暴富,也不乏名垂青史,功显千秋。

三、潜在资本成为资本的必要条件

  作为潜在资本,要想体现价值、实现效益、成为真正的资本,必须组合起来,这是潜在资本变为资本的必要条件。

  一个人再有能力,也不可能离开各种组合,其潜在资本再多,若不加入组合,其价值也不可能体现出来,其效益也是零。就算到了鲁滨逊的地步,也还得有“星期五”;就算“力拔山兮气盖世”,也还得有八千子弟兵。有人说我一个人在互联网上什么都能办,是真的吗?没有需求和市场,没有物资和产品,谈何价值和效益?

  一个人如此,一个团体、企业,以至一个国家、民族概莫能外,一定是在一个或多个重叠的或大或小、或好或坏、或紧密或松散的组合中。没有组合就没有价值、没有效益,就不成其为资本。

  但是,加入组合的潜在资本变成了资本,只是具备了体现价值、获得收益的初步条件,要想实现升值,还要看资本组合的性质。我们可以把资本组合大体上分成良性组合和非良性组合。

  什么是资本的良性组合?良性组合是优点的组合、和谐的组合、公平的组合。

  从组合构成上看,是每一成员资本的优势、特长的组合,而不是缺点、弱点的组合。在组合中,能够充分体现和发挥每一资本的价值,使每一资本与组合资本共同升值,形成良性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格局。在这种组合中,其价值和效益可能得到数倍、数十倍、数百倍的放大。

  从组合的组织形式上看,良性组合还是一种和谐的组合。在这个组合中有个人自由,也有统一意志;有互相尊重也有共同约束;有每一成员发挥优势、特长的机会,也有为各自发挥优势、特长提供条件而共同搭建的平台。

  从组合的分配来看,良性组合是一种公平的组合。资本组合的分配原则是按资本分配,因为每一成员都是以自身的资本加入到组合中来的,所以最公平的分配,就是以各自资本的份额进行分配。每一资本投入的资本越多,越稀缺,越能体现价值和获取收益,则应得到的分配比重越大。从这个角度上看,则人人都是“资本家”。这种公平,还是一种社会资本价值的公平,资本价值不是以单一的“劳动时间”这一把尺子来衡量,而是以一种立体的??多方面的、整体的??相关联的、实际的??为社会广泛承认的标准来评价。

  我们把具有以上三个特点的良性资本组合简称为优合资本。大家选择加入优合资本,都希望在优合资本中得到自身资本的增值。为什么找工作要挑选体面的单位,挑选成功的企业,就是希望由此而得到自身资本的升值。一旦跃入龙门,身价倍增。相反,若选择不慎,遇上衰退、倒闭或被解散、被取缔的这类组合,自身资本的价值也会随之一落千丈。

  优合资本希望成员资本增值,所以会不断提供学习、进修、锻炼的机会,如果成员资本不能增值,无法与组合相适应,则难免要被剔除。同样,资本组合若不能满足每一成员资本实现增值并取得效益,也必然导致他去寻找新的能充分发挥其资本、充分体现其价值的组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跳槽”。当组合的非良性化达到极致,这种组合又普遍存在,通过跳槽难以体现自身价值时,只能打破原有的非良性组合,这时候革命就发生了。

  这种相互制约的机制,正是每一成员资本和组合资本不断增值的内在动力。这种为相互适应而实现的共同增值,推动了社会的繁荣和历史的进步。

四、“和”的哲学

  优合资本正是中医“和”的思维方式的体现,是在“和”的哲学指导下的普遍规律的应用。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错了,应该是“和谐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唯有和谐、调和,才有社会的进步和事业的成功。整天鸡吵鹅斗、钩心斗角谈何进步和发展?为什么人们总是把“团结”放在首位,就因为团结是成功之母,是胜利之本。

  不是因为有矛盾才要讲团结,讲和谐吗?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绝对的,矛盾的调和是相对的,对立的统一才是规律,对吗?
我们先看看矛盾论和优合论这二者有什么不同:

  首先在于着眼点不同,矛盾论是从矛盾、对抗入手,而优合论是从求优、求同、求和、求平入手,矛盾论首先要找到矛盾、问题、缺点,优合论却首先要找到优点、同点、和点。

  其次是要达到目的,达到统一的途径和手段不同,矛盾论主张通过斗争达到团结,而优合论主张通过求优、求和实现团结。矛盾论认为对立的统一是对立面以对方为存在条件,各向对立面转化,优合论则认为对立本身就是同一的,它们是相对于“中”而存在,“和”是它们转化的终极。

  第三是结果不同,矛盾斗争的结果,不可能是团结,事实上更多的是分裂,是面上的团结,内里的分裂,是矛盾双方的此长彼消(会埋下更深的矛盾),而优合的结果,必然是真正的团结,是内在的融合,是共同的进步和发展。

  如果说矛盾是绝对的,问题、缺点的绝对性又何以能带来社会的绝对的进步?反过来如果承认社会的进步是绝对的,则一定有促进其发展的绝对存在的优点、同点和和点。正是绝对的普遍存在于事物中的趋优、趋同、趋和的潜在因素,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矛盾不等于对抗,“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似乎是无解的难题,其实,在实际中这只是一个虚假的命题,从一手拿矛一手拿盾的武士,到攻防兼备的坦克,从鲜花和毒草并存的社会,到国防和建设共举的国家,矛和盾不是对抗的,而是谐调的,不是斗的,而是和的。在矛和盾二元之间还有一个“三”,在先进和落后之间还有一个“中”,而“中”恰恰是绝大多数,是绝对存在的主流。把世界一分为二的矛盾对抗论,实质是把世界分成了“我”和“非我”,是从西方“以己为本”的文化演变而来的。

  所以我们的结论是,正因为有和点才有达到团结、和谐、调和的可能,有时尽管可能是潜在的,但无庸置疑,优点、同点、和点是普遍存在于每一事物和其发展的每一过程中,没有优点、同点、和点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所以优合是绝对的,矛盾的对抗只是在优合过程中出现的暂时的、相对的现象。

  “和”的哲学是优合资本的核心思想,“和”才是我们须臾不可离开的法宝。

五、“和”的文化

  优合资本还是“和”的文化的体现。

  什么是文化?本文所说的文化,不是识得几个字,算得几笔帐,能读几本书的文化,而是广义的文化。词典里是这样定义的: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但这个定义有点太大、太广、太虚,与我们平常的感受合不上。我们觉得下面的定义更合适些:

  “一个团体经过长期共同努力而形成的一种精神、素质、作风、传统。”

  首先,文化一定存在于一个团体中,一个人是不行的,这个团体可以是一个社团、企业、行业,也可以是一个地区、国家、民族;其次,文化的形成一定是人为长期努力的结果,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然形成的;第三,文化属于精神范畴,虽说“衣食足则知荣辱”,与物质财富不能说一点关系没有,但也绝非是越有钱就越有文化,文化就是一种精神,一种作风,长期坚持进而形成的一个传统。

  文化是虚的,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测量,很难评估。但它却又是感觉得到、体会得到的,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有时,这个力量大到令你无法想象。

  一个国家,当它以勤劳、勇敢、宽容、诚信、和谐为美,必能以自强不息的合力,繁荣崛起;而当一个国家傲慢、自私、欺骗、懒散、狭隘形成风气时,也就预示着它的衰败。

  一个部队,尽管可能在战场上拼杀到最后一人,但只要那种坚韧不屈、顽强拼搏的精神在,仍会再组成斗志昂扬、无坚不摧的团队。这种精神、这种作风、这种气势,就是这个部队的文化。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战士、工人大都来自于农民,他们曾被指为自私、偏狭和愚昧,但是他们以自己的忠诚、顽强和勤奋成为了优秀的战士、出色的工人;我们的知识分子,曾被冠以教条、守旧和懦弱,但他们以自己的聪慧、严谨和执着显示了自身的价值。

  看似无形的文化,却有着不可低估的力量。“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从延安抗大走向全国的文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新中国少年儿童成长的文化;“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是大庆人的文化;“敢于拼搏,勇于牺牲”是硬骨头六连的文化;“自力更生,辉煌跨跃”是中国航天人的文化……

  这些文化曾是一个团队、一个地区、一个时期的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融入我们民族的文化中,成为民族复兴、中华崛起的强大的推动力。一个好的文化,必是每一成员特长、优势的汇集、融合、继承和发扬,我们把它称为“优合文化”,即“和”的文化。

  “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我们能有今天的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社会稳定,就是得益于“和”的文化。我们有老子“天人合一”的启蒙,有孔子中庸的浸润,有国内各民族多次的大融合,有郑和下西洋那样的国际交往。尽管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还有一些不和谐的文化,比如官本位、家长制等腐朽的“人治”文化,但在助长专制的同时,还是强化了道德的传统性、社会的服从性和国家的统一性。

  西方的文化是尊崇对抗的“以己为本”的文化,在以“我”和“非我”作为划分标准,助长掠夺性的同时,也助长了违背自然规律,过度相信、强化自我的非理性做法,这种文化虽然对于增强思想的自主意识,推进社会的分工和交流,遏制独裁有积极作用,但是缺少“和”的文化,最终将被“和”的文化所融合,否则终将阻碍社会的进步。

  这些文化,都有优势和特长,都在以自己特有的色彩,把世界涂抹得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我们人类正是在这纷繁的文化浸润、驱动下蹒跚向前。但是我们可以预言,当优合成为文化,当“和而不同”为全世界人们所接受,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成为习惯和传统的时候,那就是费孝通所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了。

  优合资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文化,这样的文化可以促其升值,反过来,优合资本也为培育这样的文化提供了广阔而坚实的平台。

六、对公平的误解

  优合资本的第三个特点是分配的公平。什么是公平?词典上的解释是“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我们要说的是“在分配上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

  为了实现公平,人们数千年来上下求索,最后把“劳动”作为公平分配的唯一尺度。于是,我们把“按劳分配”作为今天的公平,把“按需分配”当作明天的理想。

  “按劳分配”或称“按劳取酬”,喊了不知多少年了,细想起来,我们在什么时候见到过?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我们曾经有过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落地摔八瓣的体力劳动,一年下来,连自己的口粮都保证不了;我们也见到过废寝忘食、秉烛伏案的脑力劳动,却是“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鸡蛋的”,不仅难望经商收益之项背,更难比房地产、股票之暴利。面对社会现实,“按劳取酬”不过是空中楼阁,更无异于痴人说梦。

  为什么按劳分配不能带来公平?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劳动的无法科学度量,不论是按劳动的“必要时间”,还是按劳动的“受教育时间”,都不能准确体现劳动的价值,更遑论与劳动的效益相挂钩。而且,劳动的概念偏于狭隘,尤其是“劳动人民”与“非劳动人民”的界定,更是显得荒谬,知识分子长期被排斥在劳动人民之外,直到邓小平提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才算被划进了劳动人民的行列。时至今日,“非劳动人民”的层面越来越广,以劳动作为分配的尺度越来越脱离实际,越来越不公平。

  更为不公平的是,“按劳分配”极大地贬低了人们自身的价值,它只承认“劳动”,而不承认劳动者的价值,即不承认如前所述的劳动者具有的资本,不承认这些资本体现的价值和升值的潜力;同时,它更不承认其他各种资本的投入,要么把他们划入剥削,要么对他们的资本视而不见,不仅极大挫伤了社会精英的积极性,而且人为制造社会矛盾,与我们所渴望的社会和谐稳定背道而驰。

  真正公平的分配是按资本分配,可以简称为“按资分配”。如上所述,在优合资本中,每一个人都是以自身的资本加入资本组合的,通过加入资本组合体现价值,以自身资本在资本组合中所占的份额取得收益。

  有人会问,在由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组成、在每一资本多少、形式各异的资本组合中,该如何评价每一资本的所占比重,又该由谁来进行评估?这是一个看似无解的难题,根本无从找到计算公式。其实我们只要改换一下思维方法,运用“中”的理念,执简驭繁,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我们早已经广泛施行的办法,这就是社会平均价值标准,即一种立体的??多方面的、整体的??相关联的、实际的??为社会广泛承认的标准。这一标准尽管会随着行业、效益、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这种差异一定在合理浮动范围之内,一定在资本组合正常运行的约束之下,评估过高或过低都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和全社会的指责。当然我们不排除有人会违背经济规律、无视社会指责一意孤行,但我们相信,这些人早晚会一败涂地。

  只有优合资本中的按资分配,才能激发每一资本增值的潜能,每一资本的增值推动组合资本的增值,组合资本的增值也必将带动每一资本的升值。这就是优合资本的求优、求和、求平,这是难以遏制的强大的动力,它所带来的是难以估量的效益。

  鉴于大家熟悉股份制,我们不妨把资本组合看作是每一成员以自身资本入股的“股份制”(股份制只承认有形资本和少数特殊的无形资本,而资本组合承认全部资本,要优于股份制),随着科技的进步,以管理入股,以技术入股,以科学入股,以市场占有入股,以各种优势和特长加入资本组合,谁也离不开谁,水乳交融难解难分。而且有形资本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科研、技术、管理、市场等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最终是各成员资本的均衡化。

  资本的均衡化带来的,是资本组合中各成员的平等和谐,是真正的“各尽所能”(“各自发挥自身优势特点”的另一表述词),是真正的公平分配。资本的均衡化,又会推动分配上的趋平,随着资本组合的成熟,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没有人能阻止它的实现,也没有人能硬性地让它提前到来,凡是违背规律的,必然适得其反。

七、对资本的误解

  我们给资本下的定义是“可以体现价值或取得效益的凭借或依托”,为了进一步纠正人们头脑中对资本的成见,我们试图剖析一下主要的错误认识。

  误解之一,资本是肮脏的。

  一提起资本,就不禁使人想起“资本”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想起“饥寒交迫的奴隶”;想起造成的危机、衰退和浪费,……这些罪恶,被定性为资本的唯利是图的本性,于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夺取政权,夺取生产资料,也就是夺取资本。我们通过革命改变了资本的所有权,但是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并没有改变资本的趋利性。

  凡是资本一定要想方设法体现价值或取得效益,一定会向着充分体现价值或取得更大效益的方向流动,这就是资本的趋利性。凡是资本,不论归谁所有,都有趋利性。资本的趋利性并不肮脏,它体现了竞争的原则,是一种向上的积极的动力。我们今天的改革,市场机制的建立,为资本的趋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个真的改革,一个好的改革,一定是遵循这一规律的,否则就有可能陷入伪改革、伪市场的泥潭。“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之所以是反动的、促退的,就在于违背了这一规律。

  资本不可能愿意被白白糟蹋,一时实现不了的,也一定在积蓄着、窥测着;也不可能无私奉献,即使是奉献,也是为了以小的暂时的、眼前的、局部的牺牲去换取大的、长远的、整体的利益(不排除以伪装的假象骗取实质的收益)。

  有资本就该趋利,有知识、有本事、有体力、有智慧就该去体现价值、获取效益。放着自身的资本不用而坐享其成,等着天上掉馅饼,是违背资本规律的,不仅不值得同情,更不应得到社会的妥协和纵容。这种自甘堕落的存在,往往是不当的政策、过分的福利制度使然。奖懒罚勤,只会促使社会的倒退。当这种做法被冠以“人权”和“人道”时,实质是对资本的漠视,是对他人人权的剥夺和对他人的不人道。

  误解之二,资本是不变的。

  过去,一旦划定了“资本家”的成分,不仅终身不变,还要殃及子孙,一代一代承受着这顶大帽子的重负,给人们造成资本不变的错觉。

  其实资本有变动性。资本总是处在不断地升值或贬值中,没有一成不变的资本。

  有形的资本,即物化的资本,在不断变化,不仅会在资本组合的经营中盈利或亏损,在资本组合的使用中体现价值或丧失原有的价值,而且即使是存储中的固定资产,如土地、资金等等,其价值也在不断地波动。

  无形的资本,即人化的资本,其变动性更大,有日新月异式的进步,也有一年不如一年的衰退。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增长、技术的提高、能力的增强、人脉的开发、品德的修炼等等,都会带来资本的升值。相反,则也会发生资本的贬值。

  资本的使用,是资本升值的必要条件。正确地使用,一定会使资本越来越多。放置不用,则一定是面临贬值。在资本的变动中,没有一劳永逸的闲在,没有一成不变的财富、收益。不进则退,正是对资本的变动性的最好注解。

  导致资本变动最关键的因素是资本的组合,在一个良性资本组合,即优合资本中,每一资本都随之升值,若想得到自身资本的升值,首先要维护组合的升值。反之,若成员资本无力推动资本组合的良性化,要么去寻找加入其他良性资本组合,要么打破这一组合,重新构建良性资本组合。遵循资本趋利性的规律,实现资本升值,这是一种趋优的变动,全社会要鼓励这种变动,为这种变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误解之三,资本是私有的。

  严格来说,潜在资本是私有的,你的智慧学识、金银珠宝、房产证券都属于自己,但是,如上所述,潜在资本只有加入资本组合才成为资本,而一旦加入资本组合,自己的就不再属于自己,你的资金、房产、设备、聪明、才智、品行、胆识、经验、人脉、美貌、体魄等等,统统为资本组合所共用。每一资本都为资本组合所共用,组合资本也为每一资本所共用。从这个角度看,资本不是私有的,至少应视为是共用的。

  在这里我们没说“共有”,而说“共用”,是因为资本一旦退出资本组合,就回到了私有,可是退出组合的资本,同时变回到“潜在资本”,就已经不是真正的资本了。所以资本的“共用”就可以视同于资本的“共有”。“资本的私有”实际上是一个虚假的命题,资本的“共有”或“共用”才有真正的、实际的意义。

  我们所说的“私有财产”,仅仅是财产而不是资本。之所以人们常常把财产混同于资本,是因为财产带来的社会地位、关系、名望等,往往以无形资本的形式,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资本组合,只有财产与资本完全分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私有。
 
  误解之四,资本的欺诈性

  人们说“无商不奸”,以为只要是和金钱沾边,就一定充满欺诈,既然它要体现价值、取得收益,那就可以不择手段。再加上近些年来欺诈成风,行骗成了赚钱的有效手段;贪污受贿,凭借权力肆意扩大寻租空间;尤其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凭借金融的狡诈,骗取世界的财富,几近疯狂,完全丧失了金融的信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没有人再肯相信资本的诚信。

  其实资本最需要的是诚信。诚信是最大的资本,没有诚信,其他的资本都是零。优合资本中和谐、公平的组合离不开诚信,其声誉、市场更离不开诚信。一点一滴,兢兢业业,成年累月,谨小慎微,只是为了一个字号,一个品牌,为了一个诚信的形象。诚信在虚浮的社会里尤显珍贵,正因为稀缺才体现出了更高的价值。诚信将推高资本的价值,反过来优合资本也必会推动全社会的诚信。
只有诚信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捣鬼有术,有效,也有限”,谁也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的人,到头来只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付出更惨重的代价。点滴积累起来的诚信,会毁于一件小事,毁于一个早晨,社会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的余地,最终能够生存下来的惟有诚信。这不是书生的空想,而一定是历史的必然。

八、需要重新认识的几个问题

  民主与“民客”

  在良性的资本组合中,每一成员都是组合中的一员,都是这个组合的主人,不是“当”家“作”主,而是真正的主人,投入组合中的资本数量、形式都不影响每一成员的主人地位,主人就是主人,不用“当作”。“民主”的真正涵意应是如此。

  “民主”不是手段,不是目的,不是争来的,也不是赐予的。民主要的是主人的意识,主人的观念。只要你加入一资本组合,就自然取得了在这一组合中的主人地位,在一个企业中如此,在一个国家中如此,在一个世界中也是如此。

  我们以前一直以为,取得了言论权、知情权、选举权、监督权、罢免权等等就是取得了民主,就可以以此为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这种想法的前提是把自己置身事外,置身于组合之外,不是以主人的身份在享受权力,而是以客人的身份在索要权力。

  我们以前一直以为,把这些权力给大家,就是实行了民主,而实际上这些权力是主人本身就具有的,不用象给客人沏茶倒水一样去给主人。被给予的民主,不是民主,而是“民客”。“民客”的特点是没有主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只有组合之外的指手划脚,没有主人的自身修正和增值,只有组合之外的怨天尤人。

  在这一点上,西方许多自诩为民主国家的人民的确做得比我们强,他们有很强的主人意识和观念,自觉地爱护自己的家园,自觉地维护自家的组合,自觉地通过自身优势特长的发挥和自身增值来实现组合整体的升值。我们常说的“同呼吸,共命运”在这里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在我国从古至今,也不乏真正的民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真正的民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真正的民主。主人就要有主人的意识,主人就要有主人的样子,既是主人,就要从自身主人观念的增强做起。

  那些制造社会矛盾、煽动社会对立,以维权为诱饵,以赋予民主为旗号,用大批判开路,用权谋算计自家人,以“一抓就灵”的阶级斗争整治自家人的做法,其实不是在倡导民主,而是在愚弄民主意识,强化“民客”行为,进一步再将“民客”变为“民奴”。良性组合的和谐被破坏,还谈什么资本的升值、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

  尽管家里会有蟑螂、会有老鼠,但作为主人,不会坐在一旁说风凉话,不会烧了厨柜消灭蟑螂,更不会拆了房子捕捉老鼠。象“文化革命”那样,令中国倒退数十年的“大民主”,象美国汽车工会无限度地争福利,令资本组合贬值、破产大家失业的“民主”,不要也罢。

  社会按什么来划分

  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我们按部落划分社会,大家都吃不饱,没有贫富之分;在阶级尖锐对抗的时代,我们按层划分社会,从奴隶、奴隶主,到农民、地主,再到工人、资本家;解放后我们仍习惯按层划分成份,又加上了“××分子”、“右派”、“黑帮”、“走资派”。今天大家都知道帽子不合适了,但“左”的习惯不好改,于是,又划出了“穷人”和“富人”,“老板”和“打工的”,还有自称“草根”、“弱势群体”的。

  在一个良性资本组合中,每一个人都是在以自身的资本体现价值,获取收益。尽管由于每个人资本的多少不同,收益不同,分工和权力不同,待遇和权利不同,但是作为组合中的一员,作为组合的主人身份,作为共同使用的资本,则是完全相同的。大家的利益是拴在一起的,都是与这个组合命运与共的。

  从这个角度看,社会是按组合划分的,大家都是组合的成员,只不过投入资本的数量、形式不同而已,有的成员投入的是资金、设备、厂房,有的成员投入的是学识、能力、智慧,有的成员投入的是体力、技术、时间,在资本的投入上都是自身的优势和特长,都是资本,没有本质的区别。

  按层划分貌似公允,实则是人为地制造对立面,恰恰破坏了组合的和谐和公平。因为多年的矛盾对抗的思维方法不可能一下子改变,优合的思维方法不可能一下子为大家所接受,所以尽管各种人会有各种各样的目的,但是我们相信,大家会通过自身的实践,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按组合划分社会是最符合实际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各种资本组合越稳定,其体现价值越高,实现收益越大,其每一资本的升值越快,在生活水平上的差距越小,在社会地位上越平等。在一些组合中所有者与管理者,工程师与技术工人的收入已经出现倒挂的现象,面对这些现实,谁能分清谁属于什么阶级?由谁来划分?又该以什么标准来划分?分来分去于社会于人类又有什么好处?

  在资本组合的初期,我们称为“资本家”的组合成员,以为生产资料都为自己所有,无视工人的资本,以超限度的压榨,使工人的资本贬值,使其资本组合成了没有公平、和谐的非良性组合,结果导致其资本组合的贬值和衰败;同样我们称为“工人阶级”的组合成员,以为自己一无所有,试图以“剥夺剥夺者”取得资本,使“资本家”的资本极度贬值,同样使资本组合遭到破坏。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所做的工作,究其实质就是逐步迈向资本组合的良性化,不仅仅是一个个企业,作为国家的资本组合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村的土地承包,否定了“共产风”、“大锅饭”的所谓“一大二公”;私营经济的兴起,否定了单一的“全民所有”;市场经济的回归,否定了计划经济的组合方式;重经济建设、重生产力发展、重科学技术的方针,否定了阶级对立,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组合理念。

  呼唤《资本保护法》

  为了优合资本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制订《资本保护法》。这部法应有以下内容:

  保护潜在资本,鼓励和引导潜在资本加入组合,体现资本价值,取得合法收益;最大限度地阻止潜在资本的耗损和浪费。潜在资本包括有形潜在资本和无形潜在资本,我们保护的“私有财产”,只是针对有形的潜在资本,忽视了知识、能力、经验等无形的潜在资本。

  保护资本组合,扶持、引导各种资本组合向良性发展,遏制、约束资本组合的非优合、非和谐、非公平的倾向,明确资本组合财产不容侵犯的理念。从而从根本上增强人们的民主意识,促进优合文化的形成,推动社会整体的和谐,在资本趋平性的基础上,为实现社会全面的、永远的公正铺平道路。

  保护凭借资本而取得的合法收益,维护按资本取酬的公平性,鼓励资本致富,抑制仇富行为,界定和惩罚剥削。从现今的社会看,真正的剥削只有两类,一类是凭借权力和与之相应的寻租空间贪污受贿,另一类是放着自身的资本不用而坐等社会救济(至于抢劫盗窃等则是刑法管辖的范围)。

  《资本保护法》的原则条则应写入《宪法》。

后  记

  文化与资本,看上去似乎有点深奥,其实本文从头到尾只是讲了最浅显的常识。说它是常识,是因为几乎人人都听过、都见过,是从最平常的实践中得到的认识。

  人总是容易进入“高深”的误区,一讲理论,一讲思想,就好象迈入了一个充满神秘的殿堂,其实,真理就在我们身边,也许就是侃大山时的一个思想火花。

  人总是习惯于因循已有的思维方式,尽管一种理论、一种思想已经被时代的风雨冲刷得褪了颜色,被岁月的砂砾打磨得千疮百孔,仍会有很多人死抱着不放,宁肯补丁摞补丁,也不肯换件新装。时代变革了,社会前进了,脚步迈进了21世纪,如果脑袋还停留在过去,会是什么结果?

  打开窗户,就会有新鲜的空气吹进来,“摸着石头过河”尽管有些迷茫,但是却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解放思想、百家争鸣的条件,为我们的思想体系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做好了准备,打好了基础。我们将从不确定的探索中寻找到确定的、必然的规律。摸索只是一个过程,最终总要搭好桥,铺好路,走上阳光灿烂的康庄大道。

  其实我们写得是太过简单,太过天真了,我们的生活远比这些丰富,我们的社会远比这些复杂。但唯其简单,才能一针见血,于去粗取精中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唯其天真,才有童言无忌,于质朴无华中呈现出真实的色彩。

  睁开眼睛看世界,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威,只唯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几分“难于上青天”的味道。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可能会流于偏狭,但若连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都不相信,都不敢正视,都不去思考,在理论研究上削足适履,迎合某些口味,则未免太可悲了。“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对思想的禁锢今天该解开了,解放思想应该从睁开眼睛做起,从相信自己开始。

  当然,所有与传统思潮不相符的“异端邪说”,不可能一下子被人们所了解,更遑论接受。也不可能一下子完善到无懈可击,总还是会有诸多的漏洞,诸多一时解不开的疑团。这需要有一个完善过程,一个大家共同完成的、让它渗透到每一个细胞和角落的长期的以至于是痛苦的过程。

  从马列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再到邓小平的“猫论”,新中国走过了60年的历程,改革开放也已经有30多年,接近于4个抗日战争。当胡锦涛举起“和谐”大旗的时候,和谐的思想还没有完全充实起来。本文若能为和谐的大厦添一小块基石,于愿足矣,因为和谐实在是人们最美好的期盼。

 

美国镜像:http://www.tcm-rc.com
中心地址: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18-2号 (100006)
中心电话:010-65235566 传真:010-65236611
Email:pxt@cuiyhueli.comyjzx@cuiyueli.com
京ICP备0506996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01167号
建议分辨率:1024*768
 版权所有: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