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导航
北京平心堂中医
门诊部
主页
中心简介
 
搜索:
关键字:  


  古人有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贾谊甚至说:“吾观古之圣贤,不在庙堂之上,便在医、卜之间。”这里的“医”,显然指的是中医。由此可见,在历史上,中医对中华民族的护佑,与良相治国可谓异曲同工。
  然而,自从西医进入中国以来,有关中医优劣的争论就从未平息过,甚至激烈到了“兴废存留”的程度。中医名家关庆维将中医近百年的历史,概括为?部屈辱的历史、被边缘化的历史。
  中医何以会沦落到如此地步?让我们倾听关庆维先生对此的剖析与感悟。


狭义科学观正在扼杀中医


关 庆 维


以“金发碧眼”做选美标准,华夏焉有美人

  批评、攻击和试图“改造”中医的人大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中医不科学”。他们把西方科学当作唯一真理来膜拜、来体验,并且把还原论当作实现科学本身、实现人类进步的唯一方法,而元气论、系统论、全息论和整体论却退居边缘。在他们看来,只有还原论才是科学,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准则。就是在西方科学发展的故乡,科学也仅只是人类研究和认识真理的一种方法,而并没有把科学作为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唯一正确的方法。今天的“科学”,确切地讲是西方科学,已成为衡量一切是非的标准,也成为“西方科学”卫道士打人的棒子。在中国出现这样的现象,实质上,这只是民族虚无主义在作祟,而把西方科学当作真理和唯一标准则是体系认知上的错误。

  鸦片战争中国被用牛顿力学思想武装起来的坚船利炮打败了。此后的中国人盲目自卑,认为本民族的一切东西都是不先进的,所谓中医、文化传统更是糟粕。所以我们让孩子们自小学习的都是“西方科学”,根本不学国学。这些从小写简化字、读白话文长大的孩子,从不接触古籍,又怎么能够读懂写在古籍中的中国文化?如果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他们就无法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接受”更是无从谈起。

  近百年来,人们对中医的不理解实质上源于中医独特的哲学体系,这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医学体系,独立在西方科学视野之外的又一宏观科学架构的医学保健体系。西医架构在生物化学和植物化学的基础上,所研究的是人体的侵略者,诸如细菌、病毒、病原体、病灶之类。西医制造的一些化学制剂,朝向人类的客体去做文章,去攻击,攻击不成就割除。西医可以说是对抗性医学,其特点是从局部的、间隔的、静止的角度分析问题,是生物医学。而中医则是平衡医学,所调整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体自身五脏六腑之间的平衡关系,只要实现了平衡状态,人就不会生病。其特点是从整体的、连续的、运动的角度分析问题,是人体医学。中医认为,人的所谓“生病”,就是关系失衡。所以中医有句名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诀,精气乃绝”。《内经》也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中医的治疗和用药趋向并非是病原体,而是人--存在于宇宙、社会之中动态的活生生的人。中医药不仅是治病,更是治人。相对治病,治人的情况更加复杂,即使是同一种病,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体质、生活状态、所处地域、社会环境、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整个性格、人格形成的因素都有所不同,治疗方式也要有区别,其灵活性太大了。

  如果简单把西方重分析、重实证的思维方式,看作是唯一科学的思维方法,并以它来检验东方的系统性整体思维、阴阳平衡理论,结论当然是中医不科学。

  可以这样说:是检验中医的标尺用错了,而不是中医错了

在“科学”面前,中医的话语权不如一只老鼠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警告:如果人类不停止滥用抗生素,新产生的“超级病菌”将会使所有的抗生素失效,人类在严重感染面前将再次无药可治。这是因为“世界各国相继发生的一系列严重的药害事件,导致了数以千万计用药者的伤残和死亡。全球有三分之一的病人不是死于自然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

  比如说:当年我父亲治疗小儿麻疹,一共治疗了197例,没有一例死亡。治疗的过程中,虽然这些患者是同一种病,他却用了30多个处方。因为小孩体质不一样,治疗每一个孩子都要因人而异,对证下药。但是在西医统计学里,这些并不被认可,西医的疗效评价方式是用一个处方把这197例都给治好,那才认为是药好。可是中医所强调的恰恰就是,治疗、开处方都要因人而异,因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病程时间而异。中医叫三因制宜。只有这样,才能针对同病不同证的病人的不同情况灵活处置,才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中药的功效,是通过人身心体验的方式获得的认识,这种认识积累起来并上升到理论,就是中药药性理论体系,“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以此作为指导而在临床上呈现出独特的不同于现代医学的优异效果。现代医学则是在老鼠身上研究化学变化。可是老鼠身上怎么能体现人体复杂的现象呢?中医治疗中实质上是医生对患者身心、生活状态乃至生活方式的调整。而现在的生理、病理、药理动物模型研究中,并未进行医生与动物的心身交流,更未考虑动物的身心结构与人体的差异。当然并非老鼠没有心情思维,而是关键在于现代医学在构造整个研究方法上没有考虑这一点。大量的事实表明,即便有些药在老鼠身上实验可行,但是用在人身上则不合适,这就充分说明了未从身心上构造动物实验研究整体模式的错误。这还是没有将动物与人的身心差异考虑在内,如果考虑,情况将更为严重,那应该是对整个动物研究结果进行重大的与人体身心比较下的修正。所以,中医讲“人为天地之正”,是有深刻地心身结构内涵的。如果病理模型构架不出来,你又怎么研究中医中药啊?这就涉及到研究和评价方法问题上来。现代药理、临床研究,采用线性的统计分析,忽略了心身一体的多维度整体状态事实,其结果必然造成研究结论的严重片面性。实际上,现代科学自身也早已意识到自身的这种片面性,早在20世纪初即诞生的热力学第二定律,从广泛角度可以理解为“任何采用分割认识方法实施的对研究对象的操作,其结果中在意料之外的远远超越目的结论”。用这样的“科学”研究方法去研究,其本质实际效果上是在消灭中医中药

薪火无以传承,何谈良医?

  中医的式微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攻击中医的人常用的理由--庸医多,良医少。最根本的缘由,就是对中医进行西医化培养。

  中医的辨证施治精髓,往往靠师徒传授来实现。因为中医所面对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矛盾综合体,其中有无数矛盾,都在发生作用。怎样才能辨证施治?单一原则在这里行不通,而多个原则,若不能融会贯通,彼此针锋相对,相互打架也不行。看似相同的病症,病因可能完全不同;看似相同的病因,表现的部位和方式也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培养中医既需要临床实践,也需要明师传授。可是就目前中国中医院校的培养方式来说,前辈众名医言:成批生产中医的掘墓人

  为什么这么说?很多年轻人来学习中医,都是一腔热忱,也很有天分,但他们最终却都没有学成中医。因为整个中医教育--从整体构架,到管理模式,到课程设置都完全西化了,这使他们在毕业之后,面对临床的时候,根本没有学到中医思想,就更谈不上用中医思想了。在现在的中医院校里,《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这四大中医基础课程,或者已经退居成了选修课,或者虽然作为必修课,但是在讲解中却是从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植物化学、生物化学出发进行诠释。而实质上,中医的这些经典认识,其所对应的疾病背景较相应的现代医学认识远为复杂和深刻,并且与现代的认识并非一一对应的宏观抽象--微观具象关系,二者之间是一个交集,而在中医经典的根本认识方法、思维方式、研究思路和手段上,目前的教育根本未曾涉及。而近10门的西医课程却堂而皇之地成为必修课。目前中医学院的学生们,要先学两年基础课,再学三年临床课,在这整个五年中,他们所学的西医是二流的,而所学的中医则是西医思想对中医的所谓“诠释”。尽管现在很多全科中医专业是要学满五年,但是先入为主地学习了西医认识下的“中医”之后,学生的思维方式已经形成了西医式的思维,再转变成中医的思维,需要花费相当大的气力才行。而现在评价中医水平的方法侧重考试,不重临床能力,使学生重读书、轻读人、轻临证。

  如此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导致的另一个后果就是,中医大学的学生在毕业以后,无法给自己定位,常常觉得自己完全是废人一个:说自己是西医吧,而正规西医都要经过五年的学习,有的是八年,自己的学习只是短短两年,只能算是摸一下边;说自己是中医吧,却连中医经典思维方式、诊疗框架和基本认识方法都没有掌握,根本就是连中医的边也没有摸到!毕业进了中医医院先在西化的病房工作,输液、看化验单、用西语言写病历。很多中医看一下化验单就给患者开草药方,不辨证,这样的中医算中医吗?

  中医是伟大的,但是只有你真正了解中医了,才知道它的伟大之处。中医应该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可是如今真正能称得上中医的,全国也不会超过数百人,其他所谓中医,都是一会儿“辨证”,一会儿辨病,而他们的这个“辨证”,其实只是对辨病的西医细化,根本没有把握住所辨的病人的中医证侯,这样的医生算中医还是西医呢

  这个根子在于,因为在意识形态里,总觉得中医不“科学”,所以要把中医提升到西医科学的高度上来。而正是这种“提升”的过程,把中医西医化了,把中医中药给消灭了。现在我们所倡导的科学管理模式,其实并没有什么创新,都是克隆的西医模式,就连中医中药的研究趋向,也都是按照西医的理论研究。比如说,都把中药研究成植物药了!但这两者截然不同。植物药是按西医理论对天然药物研究所得的成果,是针对人体病灶的应用药,是从植物原料里面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而有效成分不等于中药的药性!中药是受辨证论治思想指导应用的药物,通过药的君臣佐使来对人体整个身心实施作用,中医的祛邪药并不是“抗感染”、“抗病毒”,而是针对机体不平衡的状态下所现出的作用,并非单一靶点去对抗哪个病灶的药物。而这种单一靶点对抗病灶的药物,叫对抗医学,属于西医模式。

  由此可见,所谓的中医“科学”化,中医的“现代”化,就是中医西医化,也是中医理论学术灵魂的“火化”。如果没有了真正意义的中医,那么又何谈良医?

  中医传统的传承模式是中医教育的优秀模式。在过去,中医基本都是以父传子、师带徒的模式传承下来,真正的中医大家都是以传承模式成长起来的,历代名医辈出。中医所涉及到的很多东西,诸如精气神、经络、藏象、卫气营血等等,都是在形而上,不能形而下的探讨,更并不能随便抓过来就让人视见的。所以学习中医更需要心悟,在思维层面上构造出一个庞大的“天、地、人”三维全息宇宙空间来。如果只是单纯学习知识,而没有明师教授传承,那么就是书读得再多,也很难成为优秀的中医。

无论中医、西医,最终都是要造福于人类

  中南大学的张功耀去年曾经发表《告别中医中药》一文,并就“取消中医,并且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在网上征集签名,当时搞得很火热。这件事的是是非非,至今众说纷纭。我认为,虽然张功耀对中医所持的是反对意见,但他起码还在思索中医中药。可是现在很多搞中医药的人对此却连想都不想,这里面甚至包括众多中医医生,这比反对中医的声音更让人忧虑。如果张功耀是站在肯定中医的立场上让中医回归民间,那他就是大家,是最明达之人!因为回归民间,就等于给中医松绑,使那些按照西医管理模式制订的不符合中医发展规律的政策将不再制约中医的生存空间,而在民间,简、便、廉、验的中医一定会得到蓬勃的发展。

  中医的体系以及它的文化思想的确最适合在民间发展,而不适合在医院发展。中医医院并不需要那么多仪器,不需要化验;但是医院要生存,为了维持医院的运转,就得增加检查,增加化验,结果很多不需要输液的病人也要输液。为什么输液?因为输液能创收,能给医院创造几千元的利润。吃一两副中药也能治好病,但以中医中药为病人治病,医院只能创收二三十元。

  选择什么医学模式,实际上不仅仅是一个医学本身的问题。现代医疗模式,随着功利主义的泛滥,正在向着构成医药行业存在的一对根本矛盾--医疗健康需要与医疗作为利润创造者--这一对矛盾的功力方向偏离;同时,社会自身的平衡机制,也正在从更为广泛的深度呼唤医药行业向着其自身根本存在矛盾的平衡回归。如近期兴起并不断高涨的身心、社会医学模式,替代医学、养生保健、自然疗法等等。中医药,就其实质而言,更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集约模式,中医讲究平衡,中医更知道,人体身心的健康与社会大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医医疗讲求医生的恬淡虚无境界,中医的境界越高,其对病人的把握越深刻,疗效,尤其是长远疗效越显著。因此,提倡中医,将是从内在的、根本上解决医药行业的社会价值与功利价值的平衡。

  要发展中医,首先要掌握中医的内在规律,同时充分认识中医几千年来得以传承的内在价值,这才是真正科学的态度。什么是科学态度?就是也仅就能是一个内涵:实事求是。现在,中医虽然在国内受到一些人的攻击,但却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接受,靠的什么?靠的是“疗效”二字!对于患者来说,有什么比“疗效”更接近真理呢?!只要你体验了真正的中医,疗效会告诉你中医科学与否!

  我认为无论中医、西医,传统、现代,作为医学,它最终是要造福于人类的。中医和西医哲学体系不一样,所以它们所形成的医学体系、文化体系都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两个体系就像阴和阳的两个方面一样,正好互补。中医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条件下生象病象的认识,非线性思维,是对生存在宇宙中人的身心状态的把握,重宏观整体。而西医是每个人在同样条件下的生理病理的认识,是线性思维,是对人体结构性的物质构成的掌握,重微观局部。而且,中医从来就不排斥西医。西医是术,中医是道。道法自然,是自然赋予生灵的调控系统,本身就存在的东西;而中药只是在给这个系统助力。我们传统的中医通过整体、系统、辨证的方法,调整人的生命达到平衡状态。像中医强调“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和现代医学力图发现可以医治病痛的普遍方法,使患者面对任何一个合格医生都能得到有效治疗的目标,这本是道与术相互补充的完美,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交相辉映的和谐。对人而言,如果能享受中、西医两方面护佑,这是多么完善的健康保障啊。中医与西医在中国共存,应是中国人所特有的福分。除了使其不断完善、发展,也许首先还应该给予其一视同仁的珍惜和尊重,毕竟这份造物的恩惠,只赐予了中华民族。


 

美国镜像:http://www.tcm-rc.com
中心地址: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18-2号 (100006)
中心电话:010-65235566 传真:010-65236611
Email:pxt@cuiyhueli.comyjzx@cuiyueli.com
京ICP备0506996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01167号
建议分辨率:1024*768
 版权所有: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