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导航
北京平心堂中医
门诊部
主页
中心简介
 
搜索:
关键字:  


从煎药机想到的

张 晓 彤

 

  当我们中医药界中的一些人张罗着中药西制,取消“苦药汤子”的时候,韩国研制的专门煎制“苦药汤子”的煎药机却在我们周围悄然推广开来。

  如此简单的煎药机,实在算不得什么现代化,但由于其迅捷、方便、卫生和药效提高,却深受欢迎。煎药机从根子上改变了天天守着药锅,一熬一个多小时的“熬”药方法,对于患者来说,服汤药象喝牛奶那么方便。或许感受到了“现代化”的便利,即使是海外朋友,其接受“苦药汤子”的程度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如此简单的煎药机,无非是一个高压锅和压膜包装机的结合,为什么不是首创于我们有几千年“苦药汤子”服用历史、有亿万“苦药汤子”的接受者的中国,而偏偏产生于在这方面历史没我们长、人数远不及我们的国度?这不能不令人多想几个问题。

  中药的纯化,其“有效成份”的提取,虽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疗效,不失为在中药研究开发中的一种方法,但若说可以取代“苦药汤子”,则未免失之偏颇。在临床实践中,一味中药在不同的方剂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所含的多种成份与其他配伍中药发生着多种合成和变化,因而也就发挥着多种不同的作用。尤其是煎煮过程中究竟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至今尚不能完全搞清楚。一些科研人员曾试过,把单味中药提取出来的“有效成份”按方剂合在一起时,却失去了原有方剂的疗效。这说明中药的“西制”与传统方剂有着本质的差异,也告诉我们对数千年的临床实践的结论要予以足够的尊重,要准备在未来几十年以至几百年的科学研究进程中逐步剖析、逐步解出与生命科学相关的迷底。轻易地、盲目地自我否定,只能阻碍科学的发展。

  其实大家都很清楚,“苦药汤子”所体现的正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灵魂,是中医分析运动变化、抓住广泛联系、重视个体差异、讲求综合调整的精深的科学。尤其是对于重病和急症,“苦药汤子”更是疗效好,作用快。这是我们几千年来临床实践的结晶,是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中医药学的基础。中药的科学与否不在其剂型,而在其临床的疗效。我国早在宋代就曾成立过官办的太平惠民和剂局,试图把方剂规范化、使剂型相对固定为丸、散、丹等,从而取代“苦药汤子”。这种按病机对处方、成药的规范在中医药发展上虽起了重要作用,但到今天将近一千年了,“苦药汤子”仍旧是“苦药汤子”,其生命力之顽强,证明其特殊的无可取代的临床疗效。实际上多少年来,对“苦药汤子”的科学性承认与否、重视与否,一直是我们是否真正承认中医科学、真正重视中医工作的分水岭。“苦药汤子”实在是难喝,但与穿刺、活检取样、胃镜探查等诊查手段相比、与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相比,这点难喝实在算不了什么,若将疗效比较因素考虑在内,“苦药汤子”真是“甘露琼浆”了。可为什么偏偏有那么多人看着它不顺眼?也许是缺少自信?也许是只看到它的毛病?当然我们的中医科学尚存在一些不够完善、不够规范的问题,就连中药药名全国各地东南西北都称谓不一、写法不一,以致从事中药工作多年的药师也常有写错、念错的情况,但是这不能成为自我否定的理由,而应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和完善。这就如同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一样,首先要有一种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要自己站起来,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夜郎自大、闭关自守是错误的,但仰人鼻息、邯郸学步则更难以走出自己的路来。

  不知道大家是否细心品味过“中西医并重”的方针,这一方针是在党和政府深入了解国情的基础上制定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卫生工作中的落实和体现。我国经济基础薄弱、我国有近十亿农民、我国幅员辽阔……这些国情都决定了我国的卫生事业离不开中医药。远至数千年,近看几百年、几十年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我们的中医药工作,有一个出发点、也就是立足点的问题。继承和发展中医药这门科学,立足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民的需要,尤其是广大农民的需要。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盯着国外,更要看到自己的人民,在人民还需要“苦药汤子”的时候,我们就没有抛弃它的理由。

  煎药机的引进和使用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国内也有了新机型的研制和改进,这真令我们高兴。我们高兴的是,这种做法所代表的是把世界上先进的东西拿来,把各学科科研的新成果拿来,为我们中医药所用的趋向;我们高兴的是中医药总算有了“拿来主义”的勇气。我们中医的学子们花在学西医上的精力已经不少了,我们中医科研花在耗子上的钱财已经不少了,我们中医临床依赖的进口诊查仪器也已经不少了。现在该是我们中医自己站起来,走自己道路的时候了,只有我们自己迈开步子,才能有更多的学科向我们靠拢、为我们所用,才能自己铺开一条走向世界的大道来。

  煎药机问世并不是“苦药汤子”改进发展的终结,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还有更多的新路子、新课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开掘、去研究。我们相信,中医药科学一旦有了正确的立足点、出发点,一定可以诞生出药效更佳、管理更规范、更易为世人所接受的“苦药汤子”来。

 

美国镜像:http://www.tcm-rc.com
中心地址: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18-2号 (100006)
中心电话:010-65235566 传真:010-65236611
Email:pxt@cuiyhueli.comyjzx@cuiyueli.com
京ICP备0506996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01167号
建议分辨率:1024*768
 版权所有: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