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导航
北京平心堂中医
门诊部
主页
中心简介
 
搜索:
关键字:  


中医不怕“非典”

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 樊正伦 张晓彤

 

  中医不怕“非典”是有道理的。

  一、中医解析“非典”病因

  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是“非典”发病的主因。因地域不同,略有差异。南方气候以热为主,时兼有湿,人们营卫之气,多在体表,没有藏精之机,所以常年进补,以充不足,若遇气候平和,内外同热,阴阳协调,不易生病。去冬今春恰逢骤冷,立现内热外寒之状,这种严重失衡为病邪侵入创造了有利条件,正应了“冬伤于寒,春则病温”的说法。北方则由于去年冬至日,阳气早升,地气回升,早于历年,人体随之内火上浮,又加上今春二之气(春分至小满)主客气都是少阴君火,《黄帝内经》对此早有预测:“太阴司天之政(今值癸未年太阴司天)……二之气……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时火太过,肺金受邪,成为必然。

  二、中医认为“非典”可防

  中医认为清热为主、解毒为辅(南方还应加上燥湿),就可有效地预防“非典”。中医历来主张“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现今之人,多是肥甘厚味,出舆入马,少动而多食,且起居无常,本就极易上火,再加上今春气运,二火当令,勾起内火,势属必然。人不是生在真空中,病菌病毒的外因早就存在,一旦内因具备,就易于染病。其实只要保持体内平衡,完全可以防病。即使在“非典”高发区,染病者也不过万分之几。史书记载,我国大小疫病流行,不下万次,虽无现代防护手段,史书中却未载有一医染病。也说明依中医之理的预防是有效的。中医预防并非只是服通方之药,而是更主张以食代药,建议多服西瓜、荸荠、绿豆等清热解毒之品。若真有不适,需要服药,也以因人施治为宜。通方之药决不可久服。

  三、治疗“非典”,中医可以大显身手

  现在多数的治法,是诸药并用,欲围“非典”而歼之,但是由于无法杀灭病毒,结果适得其反,造成逼邪入里。中医不然,改变为全新的思路,不再去为难以查清而且变异极快的病毒伤神,而是以清热解毒为主法,汗、吐、下、泄,解表驱邪,只要毒邪发透,其烧自退,体内达到新的平衡,其病自愈。

  今人多以为结合诸法,攻补并施,以增加保险系数,实际上违背规律,反倒增加了治病的难度。历史上中医治疗危、急、重病都有办法,往往产生奇效。近年来在治疗流脑、流行乙肝、病毒感冒等病毒性疾病上,都有中医参与,且多有良效。广州、香港等地的事实证明,只要不轻言“结合”,能给中医一个宽松的自主施治的天地,中医完全可以在治疗“非典”上再显神通。

  四、“非典”流行何时可止

  按《黄帝内经》推算,今年二之气为“非典”流行盛期,一到小满(5月21日),进入三之气,主气转为少阳相火,客气转为太阴湿土,水火相济,气候调畅,人体阴阳随之调达,其病流行之势必然大幅度减弱。中医认为“非典”只是时疫之病,随季而生,应时而去。病之淫威,不可能长期存在。至于说什么细菌武器,更是无稽之谈。

  值得注意的,倒是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之疾患极易传变为消化道的疾病,注意饮食清淡,不要胡吃海塞,注意起居有常,保持二便通畅,是至关重要的。香港已经出现“非典”所致的狂吐狂泄病例,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五、中医治疗“非典”实施方案 中医治病,重在辨证求因,对因施治,依中医理念,虽同属“非典”,其病因必异,中医见不到病人,无法下手。为此我们有如下建议:

  1. 在隔离区开设中医治疗“非典”专门诊所,设病房;

  2. 组织中医志愿医护队伍,在此期间专门治疗此病;

  3. 请中医明家先行审查考核志愿人员,保证志愿人员的实际中医临床水平,并进行必要的初期培训,根据在广州、香港的成功经验,拟订初步治疗方案;

  4. 在有一定数量的诊断、治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研讨探索中医治疗“非典”的主要诊治办法,并请全国高水平中医专家论证(老中医可以不参与直接治疗),以便科学推广中医治法;

  5. “非典”患者自主选择用中医或西医方法诊治,一旦选定,本人签字,不再更改;

  6. 中西医共同确定同样的治愈标准,以确认治愈,为此应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

  中医治“非典”,是有科学理论和事实依据的(广州中医治疗“非典”,最快 7天可愈,平均住院18天),并不是一时冲动,盲目涉险。

  “非典”可治与不可治,对人们心理影响极大,只要中医出马,证明“非典”可治,则海内外的恐慌必然消退,这既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又能进一步弘扬我中华医学和中华文化。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不乏舍生取义者,我们共产党人,历来提倡为人民事业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前年抗洪抢险前线,曾立起生死牌,我们完全可以再度张榜募勇,集中医菁英,振我中华民族精神。

 

美国镜像:http://www.tcm-rc.com
中心地址: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18-2号 (100006)
中心电话:010-65235566 传真:010-65236611
Email:pxt@cuiyhueli.comyjzx@cuiyueli.com
京ICP备0506996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01167号
建议分辨率:1024*768
 版权所有: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