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导航
北京平心堂中医
门诊部
主页
中心简介
 
搜索:
关键字:  


关于中西医结合与中医药现代化的思考

李 今 庸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教育医药卫生联组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医药学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要发生激荡碰撞和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各民族都要坚持各自的文化特色,有选择地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与自己的传统文化融合,以促进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

  一、 有关中西医结合

  约在1953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

  约在1958年,报纸上出现了“中西医合流”的提法。不久,报纸上又提出了“中西医结合”取代了“中西医合流”的提法。但“中西医结合”的定义从来没有讨论过,至今概念不清楚,认识不统一,故在实践中带有极大盲目性。所谓“中西医结合”在实践中一般有下列几种做法:

  (一) 临床医疗方面:

  1. 中医、西医一起治疗同一病人;

  2. 中医或西医用输液加中药,或西药加针灸、按摩、导引、行气、太极拳等;

  3. 西医治疗中,先用中药后做手术;

  4. 中药西药并用;

  5. 针刺或中药麻醉西医外科手术;

  6. 小夹板固定治骨折“动静结合”;

  7. 所谓“辨病辨证相结合”。

  (二) 书面文字方面:

  8. 西医学病名、理论,附一个中药处方或附分型几个中药处方;

  9. 用几句西医理论术语,再加几句中医理论术语凑合在一起。

  (三) 教育方面

  10. 开办中西医结合专业教育

  按:《论语?子路》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现在应该“循名责实”了。其实,上列临床医疗方面的第1、4、6点,是中医西医在医疗工作中的合作共事,第2、3、5、7点,是中医或西医在医疗工作中用两法治病。二者在医疗工作中需要时都是对的。如只是为了多卖药多得钱,以职权谋私则是不对的。但其都不是学术上的“中西医结合”。至于“中西医结合”的定义,我认为即是毛泽东主席所提的:“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所谓“结合”是一个哲学概念,新近人们曰“融合”,它不是把两个毫不相干的东西拼凑在一起,上列书面文字方面的第8、9点,所述中医、西医双方的内容都是毫无内在联系而与中西医结合毫无共同之处。这种纸上的中西医结合且又缺乏辨证思想内容,于学术,于医疗,都是毫无意义的,既无助于提高疗效,也不能促使学术向前跨进半步,只是浪费笔墨纸张而已。

  “中西医结合”,从长远观点和总体上看,这一提法还是对的。只是要达到这一目的,根据四十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其为期尚感十分遥远,是三十年,五十年,我不知道。然它必待我国中医、西医的继续发展,两种医学模式的转变,才可能自然进到“瓜熟蒂落”形成我国真正学术上的辨证的中西医结合。因而,现在过多地强调中西医结合,是没有什么好处的。然根据医疗实际的需要,必要的中西两法治病还是可取的,但不应该把它混称为“中西医结合”。绝对不能是用西医的一套理论体系,加上一个或几个中药方,也不能是中西两个不同理论体系的内容毫无内在联系地拼凑在一起。

  至于上述第10点开办中西医结合教育之事,70年代初,在“文革”期间所谓“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唯一道路”错误思想影响下,中医学院复课招收工农兵学员,把“中西医结合”作为学员的培养目标,但没有真正“中西医结合”的学术内容可供开课,只能还是中西医教师各讲各的,中医教师讲中医课,西医教师讲西医课。无怪乎学员反映说:“老师堂上各讲各,专让学生来结合”。今又在大学本科教育中开办“中西医结合专业”,也只是在学制规定年限内,将中医、西医课程比例约各占一半地开设课程,又由中西医教师分别讲授,还是各讲各的专业知识课。这种“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本科教育,实际上是培养掌握“中专水平”的“中西医两套本领”的人才,或又叫做“两个中专”水平的人才,可供目前缺医少药基层需要(所谓“多面手”)。然从医学人才来讲,只能是两个“半瓶醋”而已。其两个半瓶醋,如果倒在一个瓶中装,还可以成为一个“满瓶醋”,而医学科学则不同,两个不同理论体系的中西医学的“两个中专”,即使加在一起,也提高不了其任何一种医学理论和治疗效果,仍然是两个“中专”水平。这种“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本科教育,所得到的“两个中专”水平,虽集中在一人之身,但医学实质仍然是“一中一西”而不互补。中西医学“两个中专”的“一加一”并不等于“二”;中西医学“两个中专”的“一加一”,也不等于“一”,实际上中西医学“两个中专”的“一加一”,只是等于“两个零点五”。回想50年代,我国创办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在全国各地抽调具有高等医学院校毕业、临床数年取得主治医师以上资格的西医专业人员,脱产集中系统地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两年至两年半,在课程安排上,没有体育,没有外语和其它一些苛捐杂税课,政治课也比现在中医本科的政治课为少,以培养专门的高级中西医结合人才。结业后回到医疗单位进行中西医结合工作,有的还集中在一起进行中西医结合的研究。然至今已时逾四十余年,仍然未出现一个真正的在学术上已经阐述清楚其理论机制的中西医辩证结合的科研成果,医疗效果也并未提高。因而,西医学习中医的人员颇有感慨地说:“西学中,两头空”。他们感到“用西医方法治病,不如西医专家;用中医方法治病,又不如老中医”。由此可见,我国医学要实现学术上真正的“中西医结合”,还有待中西医两种医学的继续发展,两种医学模式的彻底转变,才有可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曾明确告诫人们:“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肆无忌惮的违背医学科学发展规律的强行者,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

  二、 有关中医药现代化

  (一)中医药理论现代化:

  利用现代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根据中医药学的内部规律及其特点,对中医药学理论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认真细致的研究,揭露其内容的科学实质,用现代语言加以阐述,赋予其时代的特征,把它纳入现代科学的轨道,以促进现代科学的发展。对此,绝对不能以西医学的已有的理论为标准。中医现代化,绝对不能是中医西医化。没有真正的保持中医药学特色的现代化,中西医结合是绝对不可能的。

  (二)中医诊断现代化:

  在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实践中,除运用中医传统诊断方法外,还要利用现代科学检查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小到体温计、听诊器、化验检查,大到CT、彩色B超、核磁共振等都应加以利用,以延长我们的感觉器官,看到人体疾病深层次的病理变化,但绝对不能被西医学已有的结论牵着鼻子走,应大量积累客观资料,然后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作为思想指导,对占有的大量资料进行认真细致的整理总结,以创造性的劳动,找出新的规律,把它纳入辨证论治的轨道,以发展中医药学的辨证论治。

  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检查手段的时候,切忌西化,切忌被西医学的已有结论牵着鼻子走,丢掉自己的优势,丢掉自己的思维方式,丢掉自己的灵魂。数十年的经验说明,中医西医化害人害己,是绝对没有出路的,只能断送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为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服务。

  (三) 医院管理现代化:

  1. 用电脑监控全院:

  (1) 门诊:医生看病、处方、划价、收费、挂号费、诊治费、检查费及药费,皆输入电脑并输送到有关科室的荧屏上显示,病人即直接到科室检查和取药。

  (2) 病房:科室医生用电脑监控病房病人,医院可用电脑监控全院各科室病房。

  (3) 药房:用电脑监控药房和制剂室工作。

  2. 根据历史资料找出各地高发病和多发病及其与季节关系的规律,找出各个医院治疗某些疾病的优势所在及其用药规律,以便重点发展其医院的专科专病,并有计划地对其疾病治疗的有关所需药物的提前生产和备制,从而做到按时足量提供。

  (四) 中药种植现代化

  种植每一种中药,就要根据其药的要求,规范种植季节,选择良种,种植方法,环境条件 (山区、平原、水泽)、土壤、气候、浇水、施肥、田间管理、收获、初加工、保管(包装、贮存、运输)。

  (五) 中药饮片炮制现代化

  中药材加工饮片过程中,除鲜药外,结其或洗或润或浸泡都需用清洁之水,对所浸泡之药有多少需用多大容器加多少水和在春夏秋冬一些不同季节里各浸泡多少时间,都应给以规范,并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规范其各药或横切片、或直切片、或斜切片,及每种饮片的或厚或薄和每片的厚薄匀称,以使其外观整洁和煎煮时饮片出汁均匀,确保药效。

  根据各种中药发挥最佳效用和传统炮制方法的要求,规范其中药炮制的各自标准,如需炒黄的中药,炒黄到什么程度为好,这就需要规定什么中药,有多大量,用多大锅,多大火,炒多长时间,炒黄到什么程度,也搞“比色器”进行比较,炒出合格中药炮制饮片来。

  又如中药需要加辅料炒者,是酒,是醋,是盐水,是蜜,多少药加多少酒或多少醋,或多少盐水,或多少蜜,用多大锅,多大火,炒多少时间,到什么程度,都要加以规范。

  (六) 中药药形现代化

  中药治病的给药方式,用传统的煎汁服用方法,是有诸多不便,应该在保证药物治病效果的原则下,积极进行剂型改革和增补新的给药方式。近几年投资兴办药厂生产的中药“颗粒”,虽服用方便,但疗效不佳--原因当是:(1)生产颗粒前的中药原料未曾认真遵古炮制;(2)各种中药颗粒,是数个单味颗粒兑冲服用,而未经全方共煎合煮以发生综合变化而见减毒增效之用。且中药颗粒之价,高出原汤剂三倍之多,在当前经济情况下,不少人还是有些承担不起,而且是不节约的。

  (七) 方剂配伍理论现代化

  2001年11月30日第一版《健康报?中药方剂配伍初见端倪》报导:“……该研究在对六味地黄汤、清开灵等5个示范方剂配伍的物质基础研究中发现,在饮片不同配伍的情况下,药材中化学成份溶出情况不同,而且有新的峰出现,提示配伍可能引起药效成份变化,产生新的化学成份,这种新化学成份可能成为配伍疗效的基础。药效研究从整体、器官、细胞水平出发,针对药物对不同的系统,靶位的作用及其原理进行探讨,发现通过饮片配伍的变化,可以起到整体增效减毒的作用。”

  这项研究证实了中药方剂配伍的科学性,但只是发现了一个苗头,研究工作还要继续深入,还得做大量工作,要研究各个中药方剂不同配伍的各自特殊功效,要研究相同中药方剂内各药用量比例不同的功效变化,还要研究中药方剂配伍中的“君臣佐使”理论。

2002年4月25日
写于湖北省中医药学会

 

美国镜像:http://www.tcm-rc.com
中心地址: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18-2号 (100006)
中心电话:010-65235566 传真:010-65236611
Email:pxt@cuiyhueli.comyjzx@cuiyueli.com
京ICP备0506996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01167号
建议分辨率:1024*768
 版权所有: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